新能源汽車“出海”需要集體升級
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1月我國汽車出口延續良好態勢,汽車企業出口30.1萬輛,同比增長30.1%,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8.3萬輛,同比增長48.2%。2022年全年,我國汽車企業出口311.1萬輛,同比增長54.4%,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67.9萬輛,同比增長1.2倍。
一組組亮眼的數據表明,新能源汽車出海已是大勢所趨。作為2003年就走出國門參與全球化競爭的企業,吉利旗下擁有領克等品牌,在海外多區域市場實現大幅增長。談及國內品牌新能源汽車如何走好出海之旅,吉利汽車集團高級副總裁、領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杰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集體升級出海有利于形成規模效應。除了產品力升級之外,中國汽車在品牌升級、技術升級,以及全球用戶認知度和滿意度方面,也需要做到集體升級。”
【資料圖】
走好全球化之路需要因地制宜、因需制宜
中國是汽車生產和消費大國。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迅速,產銷量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一。現階段,中國新能源汽車已進入全面市場化拓展期,“全球化”將成為引領帶動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邁向全球也成為我國眾多車企的必經之路。
2016年,由吉利與沃爾沃合資成立的領克品牌在德國正式發布,全球化也就成了領克品牌與生俱來的基因。
在邁向全球化并走好全球化之路的過程中,如何因地制宜、因需制宜是諸多國內汽車企業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在采訪中,林杰特別談及了領克品牌在歐洲市場“開疆拓土”的經歷。林杰對記者表示,歐洲作為高度發達的汽車社會,消費觀念更加理性成熟,在選擇出行工具時追求環保、可持續與高品質,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也比較大。在這個過程中,企業要堅持自己的品牌初心,要堅持自己的優勢,同時也要基于當地市場和用戶的特點,投放合適的產品,制定靈活多元的商業模式。
記者了解到,在極具挑戰且成熟的歐洲市場,領克創新性地采用了“訂閱制”商業模式,把汽車的一部分價值以月費的形式收回來,當車的“殘值”接近于這輛車成本的時候,會采用二手車的形式把這款車賣出去。根據測算,這種模式的運營成本是傳統汽車制造商運營成本的三分之一,利潤率也比直接售賣以后回收車輛的利潤率更高。
林杰告訴記者,相比其他車企的單一訂閱模式,領克的訂閱模式更靈活,為用戶提供了4種擁車方式,即直接購買、月費訂閱會員、免費會員、B2B。這種訂閱模式涵蓋服務的內容更加豐富,也讓“分享”成為關鍵詞。
“‘訂閱制’商業模式提升了汽車使用率,高效地解決了用戶的出行需求,獲得了歐洲用戶的認可。”林杰對記者表示,在走向全球的過程中,領克還堅持了高顏值、高性能、高品質、高安全、高價值的產品,同時也基于歐洲市場特點,做適應性改造,以契合當地用戶的用車需求與喜好。
總之,為了更好地“走出去”,我國汽車企業需要不斷適應當地市場,了解當地文化和消費者使用需求,做到因地制宜、因需制宜。
集體升級“出海”有利于形成規模效應
對于中國汽車品牌來說,汽車出海既是一個新機遇,同時也是新挑戰。林杰對記者表示,相比于單純的汽車出口,從研發生產到品牌營銷、用戶運營,再到銷售、售后等商業模式全生態體系“走出去”的道路,是值得其他國內新能源汽車品牌借鑒的出海經驗。
國內品牌的集體升級,同樣是提升我國新能源汽車企業全球市場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集體升級出海有利于形成規模效應。”林杰對記者說,中國汽車出海正在邁向由量變到質變的新階段,從原本的單純產品出口轉向更加深度融合本地用戶群體,提供全方位服務的新業態。因此,除了產品力升級之外,中國汽車在品牌升級、技術升級,以及全球用戶認知度和滿意度方面,也需要做到集體升級。
在林杰看來,“高價值產品”“高價值品牌”和“高價值口碑”,是國內新能源汽車品牌實現集體升級的三個關鍵詞。
具體而言,“高價值產品”指的是,在產品和市場端實現高顏值、高性能、高科技、高安全、高價值五大要點的突破,講好品牌、技術、產品三個故事,將品牌優勢真正轉化為品牌競爭實力,提升產品和品牌的價值厚度。
“高價值品牌”是指,有特色、有個性的品牌才有競爭力,因此要加強品牌建設、品牌沉淀,品牌高價值才能走進用戶心里,以“用戶思維”解決消費痛點,打造“用戶品牌”。
“高價值口碑”則是說,用戶口碑代表著品牌豐碑。在走向全球的過程中,企業要結合當地用戶的喜好和習慣,不斷拓寬市場、推廣訂閱制等模式創新,為用戶打造更優質的服務,提升用戶口碑,也贏得全球用戶認可。
“對全球化充滿信心,對新能源車出口也保持樂觀。”林杰表示,以領克為代表的國內汽車企業,將持續創新與探索,不斷推出符合用戶需求、超越用戶期待的產品與服務,緊密參與全球汽車產業格局重塑,展示中國汽車工業向外、向新、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