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虛高價格損害民宿
(資料圖片)
□ 吳學安
在旅游消費近期強勁復蘇的大背景下,各地鄉村民宿迎來新年“開門紅”:1月份鄉村民宿預訂量已遠超2019年同期,熱門旅游城市的民宿供不應求。面對春節旺季“報復性消費”帶來的火爆市場,很多民宿大幅提高住宿價格,“超賣”“坐地起價”等亂象頻頻沖上熱搜。
(據2月10日《羊城晚報》)
民宿已成為當前很多人出游住宿的“心頭好”,但部分民宿的價格卻讓人“高攀不起”。作為民宿自然是要接近普羅大眾生活水準,在價格方面不宜過高,雖然有的民宿環境確實不錯,但打著“民宿”的口號,卻在住宿價格上標注著驚人的數字,這樣的民宿難以獲得消費者的認可。
發展民宿旅游能盤活閑置民宅、給經營者帶來資產性收入,并能擴大就業渠道,豐富市民的鄉村旅游選擇,能給農村帶來活力,可謂是一舉多得。但民宿健康發展,形成產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尤其是民宿價格的制定要遵循市場規律,價格過高但服務不到位,又沒有文化特色的民宿,消費者就會用腳投票。
其實,在很多游客心目中,民宿就該是如家一般的安全溫馨,具有當地特色的建筑風格,讓游客真正感受到旅行帶來的別樣風情。針對民宿定價虛高等問題,理應盡早完善行業標準和評價體系,讓民宿走上規范化經營之路。從無序走向有序,才是一個行業逐漸成熟的標志。只有實現了規范化,共享經濟模式下的民宿產業才能釋放其最大價值。
好的民宿,不是只用來吃和住的,還應重視文化體驗,深挖當地的文化特色。眼下,一些經營者眼熱民宿生意跟風進場,盲目升級,后續又沒有文化內涵的導入,缺乏運營和持續投入的能力。通過抬高價格轉嫁到消費者頭上的伎倆,無疑是殺雞取卵、得不償失。民宿行業只有在提供優良住宿環境和標準化的服務之外,讓游客真正能體驗當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獨特性,讓消費者真正感覺到物有所值,才能真正步入良性發展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