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擅自將會員卡用于“第三人消費”被投訴消保委:構成侵權應擔責
夏磊 記者 鄭鐵峰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浙江省永康市消保委接到這樣一起投訴:消費者小王明明沒有消費,可會員卡里卻多出了406個積分。商家解釋稱是用了小王的會員卡給其他消費者提供了優惠,積分算小王的。對此,永康市消保委認為,商家未經消費者同意,擅自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構成侵權。
消費者投訴店員擅自使用會員卡券
2021年1月30日,小王到當地一家服裝店購物,在店員的推薦下注冊辦理了會員卡,并提供了姓名、出生日期、手機號碼等個人信息。雙方約定,卡號為會員的手機號碼;會員生日當月可以使用“銀卡會員生日優惠券”,到店消費可享受6.8折優惠。
小王表示,自己的生日是12月份。2022年12月10日,店員未經其同意,擅自使用她的會員卡和生日優惠券為其他顧客提供了6.8折優惠,其會員卡因此憑空多了406個積分。
“為什么有人用我的會員卡和生日券?”小王在會員微信群看到該店發來的“銀卡會員生日優惠券成功使用通知、積分變更提醒”信息后,便與店方進行理論。
店員表示,現在活動優惠和生日折扣是一樣的,會員不提供驗證碼,其他人是沒辦法使用卡里積分和余額的。這樣做是店里為了幫沒有會員卡的老顧客打折,但會將積分積在所使用的會員卡上。“如果覺得積分對您造成影響,我們會給您備注,后期您不過來消費,就不用您的卡了?!?/p>
小王質疑:“既然活動和生日折扣一樣,為什么還要用我的生日券?”店員不再回應。于是,小王便投訴至永康市消保委,要求商家返還積分,賠償店員擅自使用卡券給其他顧客消費打折的優惠金額127.68元。
消保委說法:擅自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構成侵權
永康市消保委調查后認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條規定,經營者與消費者進行交易,應當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第十四條規定,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享有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第二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經營者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并經消費者同意。經營者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應當公開其收集、使用規則,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收集、使用信息。第五十條規定,經營者侵害消費者的人格尊嚴、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的,應當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賠償損失。
此糾紛中,商家作為經營者,在提供商品、辦理會員卡服務活動中收集的消費者姓名、出生日期、聯系方式、消費情況等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消費者個人信息,而消費者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個人不得侵害消費者的個人信息權益。未經消費者同意,不得擅自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
事發當日,商家未經小王同意,擅自使用其個人信息用于“第三人消費”打折優惠,同時將“第三人消費”計入會員虛增消費和積分,導致本該會員獨享的“生日當月消費權益”受損,侵害了消費者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依據《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一條、《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十四條、第二十九條第一款、第五十條、《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第十一條、《個人信息保護法》第四十四條、第六十九條等有關規定,小王有權要求該店承擔停止侵害、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侵權責任。
近日,小王與商家達成和解。此外,針對投訴處理過程中發現該店“銀卡會員生日優惠券”使用說明聲稱“此券最終解釋權歸本司所有”,涉嫌合同格式條款違法的行為,永康市消保委已要求該店依法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