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外資巨頭拿到了國內公募基金牌照。6月8日,中國基金報記者獲悉,
又一家外資巨頭拿到了國內公募基金牌照。
6月8日,中國基金報記者獲悉,在今年1月經核準設立后,施羅德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簡稱“施羅德基金”)近日已取得中國證監會核發的《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成為第四家在中國新設開展公募基金管理業務的外商獨資基金管理公司。
看好中國資本市場和公募基金行業前景,近年來外資積極布局,已有貝萊德、富達、路博邁等多家新設立的外商獨資公募,也有摩根基金、摩根士丹利基金等股權變更的外資公募,業內人士認為,國內公募基金行業正式進入中外資管機構同臺競技的大時代。
(相關資料圖)
施羅德基金獲批公募牌照
今年1月13日,證監會官方網站發布《關于核準設立施羅德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的批復》,正式核準設立施羅德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
證監會公告顯示,施羅德基金注冊資本為2.6億元,由施羅德投資集團旗下的施羅德投資管理100%控股。根據相關規定,施羅德基金需在自批復之日起6個月內完成組建,足額繳付出資,選舉董事、監事,聘任高級管理人員。
隨后,在今年6月8日,施羅德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宣布,近日已取得中國證監會核發的《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成為在中國新設開展公募基金管理業務的外商獨資基金管理公司之一。
今天下午,施羅德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揭牌儀式在上海舉行。其表示,施羅德基金的設立與獲批展業,標志著施羅德投資集團在中國資產管理市場再迎里程碑式的發展機遇。
相關信息也顯示,施羅德基金的法定代表人是郭煒,主要管理團隊包括郭煒擔任董事長,張蘭擔任總經理,還有ALEXANDER HENRY MCDOUGALL、劉燕、徐以汎等多位董事。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消費市場,消費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市場潛力持續釋放,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將為外資企業帶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也為世界經濟和貿易投資注入強大的動能。施羅德投資集團已進入中國近30年,將繼續把握中國擴大開放的機遇,運用集團全球經驗和投資方法,為高速發展的中國公募基金行業貢獻力量,為中國投資者提供更豐富的投資與理財選擇。”施羅德投資集團中國區總裁郭煒表示。
施羅德基金總經理張蘭稱,施羅德基金致力于與銷售渠道及客戶建立長期伙伴關系,在基金管理服務之外,還希望提供全球化的投資觀點、高質量的解決方案,以幫助客戶提升投資體驗。在投資上,施羅德基金將堅持施羅德集團長期以來堅持的主動管理特色,通過公募基金這個平臺,將施羅德集團的多元資產、股票等主動投資理念、方法與本地經驗相結合,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具有國際特色的本地資管產品,創造長期阿爾法。另外,作為外商獨資基金公司,國際業務也將是施羅德基金的重要戰略布局,期望通過施羅德基金這個平臺為中國基金行業的國際化發展作出貢獻。
施羅德投資集團行政總裁郝睿誠 (Peter Harrison)表示,這對施羅德投資集團而言是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時刻。這進一步加強了施羅德投資集團在中國的投資和服務能力,在中國市場增長動力的加持下,集團有望實現更良好的中長期投資回報。豐富的投資經驗、本地的專業人才和全球視野使施羅德投資集團成為市場上最全面化的外資投資平臺之一,通過這種多元素的組合,能夠為客戶提供更加全面的投資解決方案。結合這些優勢,可以為投資者提供更好的投資體驗并助力創造長期阿爾法。
看好中國市場長期投資機會
6.55萬億外資巨頭積極布局
資料顯示,施羅德投資集團于1804年創立,擁有超過200年歷史。歷經無數市場輪回,它形成了注重風險管理、跨市場、多元資產投資的特點,同時,作為一家總部位于歐洲的機構,施羅德投資集團也是ESG投資積極踐行者。
公開數據顯示,截止2022年12月31日,施羅德投資集團為全球客戶管理的資產總值達7375億英鎊(約合6.55萬億元人民幣),其在全球擁有超過 6100名優秀專業人才。
據了解,施羅德投資集團與中國資本市場的淵源可以追溯到1994年,其在上海成立第一個中國內地代表處。
2005 年施羅德投資集團與交通銀行合資成立公募基金公司——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07 年其開始通過外資銀行的 QDII 配額為其客戶提供海外投資機會;2017 年在“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安排”下推出以亞洲為主的多元化資產收益基金;2018 年由其在國內設立的外商獨資私募基金管理人推出其首只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以滿足內地合格的高凈值人士及相關合格機構投資者的個性化投資需求;2022年施羅德投資集團在國內設立的合資理財公司——施羅德交銀理財有限公司,獲得營業執照;2023年經核準設立外商獨資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施羅德基金獲準設立和展業。
據了解,在公募基金公司獲批之前,施羅德基金已大力招聘人才。2022年2月長信基金原副總經理安昀加盟施羅德,擔任籌備中的獨資公募業務首席投資官。
近期,安昀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經濟逐步復蘇,企業盈利溫和擴張的環境下,股市慢牛有望出現。他認為消費板塊已迎來配置時點。消費復蘇是一個相對緩慢的過程,消費決策的影響因素較多,隨著經濟復蘇的進程加快,消費復蘇會逐步出現。雖然今年以來消費品大多表現平平,原因主要與投資者對消費復蘇的預期搖擺有關。消費行業整體處于預期與估值的相對低位,值得關注。
同時,安昀認為,新能源仍然值得關注。新能源行業仍在快速增長,經過近半年的調整,整個產業鏈的預期已經比較合理,估值也處于較低位置?!靶袠I全面增長的第一階段可能已經過去,競爭趨于激烈,未來增長將向優勢龍頭企業和產業鏈薄弱環節集中,選對公司將變得更加重要?!?
已有8家外商獨資公募基金
外資公募積極開展業務
2020年4月1日,隨著公募基金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的正式取消,直接激活了外資機構布局中國的熱情,外資系基金公司紛紛開始籌備、審批、然后逐漸落地,在2023年實現加速落地。
2020年8月全球最大資管機構貝萊德率先斬獲首張國內外資公募牌照,隨后富達、路博邁、施羅德、聯博等國際資管機構陸續獲批外商獨資公募基金公司。截止目前,國內公募基金行業共有8家外商獨資的公募基金公司,包括貝萊德基金、富達基金、路博邁基金、聯博基金、施羅德基金等新設立基金公司,也有摩根基金、宏利基金、摩根士丹利基金等股權變更的。
比如首家外資系基金公司——貝萊德基金,目前已發行貝萊德中國新視野、貝萊德港股通遠景視野等6只公募基金,包括偏股混合基金、偏債混合基金、混合二級債基等,合計規模達到62.97億元;路博邁基金今年發布了路博邁護航一年持有基金、路博邁中國機遇基金;富達基金今年也發行了富達傳承6個月基金。
這些全球第一梯隊的資管機構進入中國市場,無疑會讓整個資管行業的競爭格局將更為激烈。業內人士認為,由于本土基金公司和外資資管機構自身基因的不同,外資系基金公司的紛紛入場,既是機遇也是調整,然而從碰撞中能帶來新的行業機會,也會推動國內資本市場走向成熟。
不過,業內人士也指出,對于外資基金公司想要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并非易事,雖然大多數外資基金公司在資產管理經驗成熟、擁有全球化視野、海外股東方的資源支持等方面存有優勢,但是他們也面臨本土化、人才難尋、零售市場知名度不高等問題。未來他們是否能夠利用自身優勢在中國成功構建起品牌力仍有待時間驗證,更需要用業績證明實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