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成立至今已經三十多年了,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這么短的時間內能發展成這種規模也實屬不易,華為是在任正非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成立的,因
華為成立至今已經三十多年了,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這么短的時間內能發展成這種規模也實屬不易,華為是在任正非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成立的,因此他深知其中的艱辛,之后走的每一步都要經過深思熟慮。
在賺到第一桶金之后,華為就很清楚誰才是自己學習的對象,隨即在美國成立了分公司,學習美企的優秀管理經驗以及技術,最終也在跌跌撞撞中成長了起來,因此和美企之間的合作也越來越緊密,在過去的十多年時間里,華為也成長成了國際性的通訊企業,目前業務已經遍布世界各地。
而在這個過程中華為能夠獲取如此大的優勢,跟美企之間的合作是分不開的,華為很早就明白了合作共贏的道理,同時也很好的把自主創新融合進去,利用自己研發的技術和別人完成等價互換,華為從來沒有主動放棄和他人的合作,良好的口碑和絕對的技術實力,也讓它在這個時代更具競爭力。
華為目前面臨的困境但自從去年開始在相關規定的限制之下,美國禁止美企和華為有任何的合作,直到今年徹底切斷了華為獲取芯片的途徑,而其中華為手機業務受到的影響是最大的,不僅無法獲取到最新的芯片,就連谷歌的GSM服務也被斷供了,導致了華為手機在海外市場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在這個過程中華為不得不把還沒完善的HMS服務提前使用上了,這才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壓力。
目前針對華為的相關規定越來越嚴格,但這依然沒有讓華為放棄此前秉承的開放合作態度,并且公開表示只要高通能夠解決好芯片供應問題,華為和高通的合作將繼續進行,也不會存在有任何的隔閡。很顯然就目前而言,短期之內華為還是沒有辦法完成自主生產芯片的計劃,還需要很長的一段過渡時間。
支付給高通的18億專利費并未支付越來越多的企業向美國提交了申請,以求能夠恢復對華為的供貨,目前英特爾和AMD已經獲得了相應的授權。但是我們會發現一個問題,獲得相應授權的都是一些和5G以及手機業務沒有直接掛鉤的企業,像高通、臺積電以及美光等等企業,至今沒有得到任何的回應,也能很好的說明其中的針對性。
對華為來說目前急需芯片的補給,但是高通這邊仍然沒有任何的動靜,根據相關消息稱,華為目前也已經暫停了對高通18億專利費的支付,難道是要等到高通恢復供貨之后才會支付嗎?
眾所周知華為的5G技術也是高通所需要的,兩家企業一直以來都是通過技術互換的方式,以保證兩家企業繁榮穩定的發展,在扣除掉高通使用華為的技術專利費之后,華為仍然需要向高通支付18億美元,如果合作能夠有效地達成,高通不僅能夠穩固中國市場,還能保證第四季度的營收。
據悉這筆專利費目前并沒有支付,如果這個情況是真實的話,華為估計是要在高通恢復供貨之后才能支付,那高通是否還有機會為華為供貨呢?
能否恢復對華為的供貨高通自己也拿捏不準,針對這件事情高通有可能比華為還著急,60%的營收來自于中國市場,高通明白失去中國市場對自己意味著什么,很顯然華為是有能力支付這一筆專利費的,但如果沒有能夠實現長期、穩定等價的互換,華為也沒有必要繼續支付這筆費用了。
很多人都會有一個疑問,高通不就是一家芯片公司嗎?為什么華為還要向他繳納巨額的專利費呢?
為什么華為要繳納這么多的專利費
實際上高通不僅是一家芯片公司,還擁有了3G以及4G的眾多專利,任何一家通訊公司只要使用到了高通的技術和專利,都需要繳納一定的專利費。而到了如今的5G時代,這種情況也發生了一定的反轉,高通也需要用到華為5G的專利,在技術互換之后,華為仍然需要支付18億美元,此前也已經達成了一致,而蘋果每年需要向高通支付超過100億美元的專利費。
目前華為的5G技術已經處于世界頂尖水平了,這些年華為一直在研發更為高端的技術,正如任正非所說的:“以前沒空收專利費,現在閑下來了,必須要去收了。”
而美企就是憑借著技術專利費賺的盆滿缽滿,可以說就是躺著賺錢,華為每年都需要支付給他們巨額的專利費,華為還有什么理由不收他們的專利費呢?對此你們有什么看法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