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本地即時零售和配送平臺達達集團正式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發行價為16美元,成為美國參議院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后首個上市的中
中國本地即時零售和配送平臺達達集團正式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發行價為16美元,成為美國參議院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后首個上市的中國企業。以發行價計算,達達總市值達到34.9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48億元)。
當天,達達以18.3美元開盤,較發行價高14%。收盤報15.99美元,較發行價跌0.06%。
目前身處全球疫情仍未過去的特殊時期,達達不得不將上市儀式放在了上海,路演則選擇了線上模式。敲鐘儀式前的演講中,達達集團CEO蒯佳祺表示,“眾所周知的原因,這次不是在紐約敲鐘而是在上海中心敲鐘。”但蒯佳祺又進一步表示,“這樣會更有意義。作為一個在上海起步發展的公司,我們感到非常驕傲。”
敲鐘儀式過后,蒯佳祺對《深網》回憶了部分路演的過程,“疫情剛發生那會兒,我第一時間就想到,我們怎么去路演?我們立即就跟投行溝通,但所有人告訴我說,歷史上沒有過。”不過在蒯佳祺看來,線上路演盡管是不得已的選擇,但“由于節省了很多路上的時間,后來大家發現效率挺高。”
無法親臨現場的麻煩很快到來。就在上市當晚,由于數據維護出錯,達達集團發行價被誤設置為23美元,造成開盤顯示大跌。受該事件影響,達達集團開盤后股價指數一路震蕩回落,最終收盤與發行價基本持平(15.99美元)。
這些還是小麻煩,目前外界對達達的主要質疑點集中在盈利狀況及競爭對手眾多。但蒯佳祺對《深網》表示,“達達的未來在即時零售和本地零售電商化,這是個足夠龐大的市場,而達達絕對排在一只手就能數到的位置。”
閃現納斯達克
公開資料顯示,達達成立于2014年6月,旗下有兩大核心業務平臺:本地即時配送平臺達達快送和本地即時零售平臺京東到家。招股書中援引艾瑞咨詢的報告顯示,兩大平臺在社會化即時配送、商超即時零售的市場占有率均為第一。
給自己定位成“即時零售第一股”達達的IPO進程迅速,盡管受疫情和外界環境雙重影響。但達達仍像自己旗下小哥一樣,將自己按照預定時間送到了納斯達克交易市場。
5月12日,達達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所遞交F-1招股書,高盛、美銀證券和杰富瑞擔任聯席主承銷商;6月1日,達達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更新后的招股書,IPO發行價格區間設定為每股美國存托股票(ADS)15-17美元,預計發行1650萬ADS,每ADS代表4股普通股。
這樣的上市速度并不容易,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丑聞發生后,美國對中概股監管正在收緊。美國參議院在近期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該法案要求,外國發行人連續三年不能滿足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對會計師事務所檢查要求的,禁止其證券在美國交易。蒯佳祺上市后如釋重負,“我們經歷了《法案》、疫情,還是史上首個百分之百全線上的路演,有很多創造歷史的事。”
從財務數據看,達達集團近三年營收持續增長,2020年第一季度收入增速進一步提升至109%。目前達達仍虧損狀態,但虧損率有所收窄,2019年經調整的凈虧損率較2018年優化近一半至45.8%,2020年第一季度在此基礎上繼續優化至17.6%,盈利能力不斷改善。
核心運營數據上,截至2020年一季度,達達快送業務覆蓋超過2400個縣區市,京東到家覆蓋全國超過700個縣區市。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12個月里,達達快送平臺的活躍騎士超過63.4萬名,配送單量超過8.22億單。京東到家平臺活躍門店數量達到8.9萬,活躍消費者的數量達到2760萬。
目前達達業務仍與京東強相關。2016年4月,達達與京東到家進行了合并。京東以京東到家資產、京東的業務資源以及2億美元的現金換取了新公司47%的股權,并成為單一最大股東。根據CVSource投中數據,合并后的達達進行過三輪融資,融資來源均為自京東及其關聯方。2016年10月,達達與沃爾瑪簽訂合作協議,并獲得來自沃爾瑪的5000萬美元戰略投資,沃爾瑪中國實體門店接入京東到家,由達達完成配送。當時,沃爾瑪已是京東的股東。2017年5月,達達獲得來自京東數科未披露金額的戰略融資。2018年8月,達達再次獲得5億美元融資,投資方為沃爾瑪和京東。
從業務層面看,京東相關業務仍是達達凈收入主力。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京東為達達分別貢獻了56.7%、49.1%、50.5%的凈收入,而沃爾瑪則帶來了4.6%、13.0%和14.9%的凈收入。
京東與沃爾瑪作為達達集團IPO的基石投資者,也在IPO中分別認購4160萬美元和3000萬美元。
從物流到零售
根據資料顯示,蒯佳祺本科畢業于同濟大學物流工程專業,在麥肯錫從事物流相關的業務顧問;后來,蒯佳祺在麻省理工繼續攻讀物流工程專業碩士,畢業后在硅谷做供應鏈產品經理。
2009年,蒯佳祺回國創業,是移動互聯網廣告平臺易傳媒和房產信息服務平臺安居客的早期核心成員,這兩家公司日后分別被阿里巴巴和58同城收購。
隨后主攻物流的蒯佳祺又將目光瞄向了移動互聯網浪潮下的“最后三公里”。2014年,在上海浦東的一個快捷酒店里,蒯佳祺和初始團隊完成了達達的初始版本。和當年的餓了么有些類似,創辦初期的達達,單量小、人手少,蒯佳祺和幾位創始成員兼任地推和配送,一邊向商戶推銷,一邊送貨上門。
隨著O2O行業發展迅速,達達迎來了發展高峰和資本的追捧。根據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達達成立的第一年,就獲得了紅杉中國數百萬美元的天使輪和A輪融資;2015年,達達密集收獲了三輪融資,分別是紅杉中國、景林投資的千萬美元B輪融資,紅杉中國、景林投資、DST、昆侖萬維的1億美元C輪融資,以及紅杉中國、DST的3億美元D輪融資。
2015年,美團和大眾點評合并。當年,京東成立京東到家,并推出與達達類似的眾包物流服務。
面對市場強勢競爭,達達也選擇了強強聯手的模式。2016年4月,達達和京東到家宣布合并。同年10月,沃爾瑪宣布戰略投資達達-京東到家5000萬美元,雙方合作的重要內容之一便是推動沃爾瑪門店在京東到家平臺上的獨家入駐。2017年,京東到家關閉了家政保潔等上門服務的入口,確定了主營業務方向——超市生鮮等零售領域。
這次合并讓蒯佳祺可以不再將注意力放在簡單的物流配送,而是將目光瞄向了物流與電商結合的“即時零售”。在當時的對話中,蒯佳祺已經對《深網》表示,“習慣了在線購物的消費者們不再愿意專門花時間和精力到店里去集中采購,由此便出現了零售業和消費者之間從家到店的空白區,也就是人們說的‘最后三公里’。最后三公里的概念并非只是門店和消費者之間的物理距離,而是包含了從消費者在線下單到商品送達這一過程中的所有環節和細節。”
上市前,達達和京東、沃爾瑪等之間的關系也引發了外界質疑。對此,蒯佳祺對《深網》表示,盡管現在來自京東、沃爾瑪之間的零售占比較高,“達達收入來源整體還是相當多元化的,物流方面既服務電商最后一公里,又對接服務微商;既有來自零售商的銷售傭金,又有品牌合作伙伴付給的品牌營銷推廣費用。”
主戰場即時零售
目前外界對達達的主要質疑點集中在盈利狀況及競爭對手眾多。據財報數據顯示,達達成本主要是對騎手的支出和獎勵、對眾包服務機構的支出、支付渠道的交易費用等構成,隨著業務的擴大,運營和支持費用近3年也逐年翻番。
蒯佳祺在上市后表示,目前仍然在投入期的是京東到家業務。京東到家的收入主要來自于商家的傭金、推廣費和消費者支付的費用,支出則由騎手的運費、給消費者的補貼組成。
達達給自己的標簽是“即時零售第一股”,這也是達達應對未來的重要殺手锏。上市當日,蒯佳祺在致全體員工的內部信中表示,中國電商已經發展到即時零售階段。80%的零售依然發生在線下。即時零售,以及零售的本地電商化將是最大的歷史機遇。
據蒯佳祺介紹,達達所要完成的本地即時零售,是將電商變成外賣平臺,無限接近所見即所得。蒯佳祺將中國電商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最初庫存在幾千公里外,要好幾天才能送達的遠距電商;之后庫存來到城市100公里內的倉庫,當日或次日就能送達的近距電商;現在則是微距電商。蒯佳祺強調稱,“也就是即時零售,庫存距離消費者只有幾公里,履約在1小時內就能完成。”
在蒯佳祺看來,目前線下租金、人力等成本高企的情況,有更多的線下零售商家愿意進入京東到家平臺,使得京東到家收入正在提升。“這次疫情加速了在線經濟的發展,用戶端、供給側都意識到互聯網經濟的價值。”蒯佳祺稱,“線下零售挑戰很大,但我們以非常高速的增長,給大家帶來了收入和銷售。”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達達快送覆蓋2400余個縣區市,京東到家覆蓋700余個縣區市。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12個月里,達達快送配送單量超過8.22億單,平臺活躍騎士超過63.4萬名,2019年日訂單量峰值超過920萬;京東到家平臺活躍門店數量為8.9萬,活躍用戶數為2760萬。
關鍵詞: 達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