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辦公領域的綿延戰火,在過去幾個月里,演變為一場短兵相接。Zoom 自 3 月美國肺炎疫情大規模蔓延后迅速崛起,之后又因為隱私安全問題一頭
線上辦公領域的綿延戰火,在過去幾個月里,演變為一場短兵相接。
Zoom 自 3 月美國肺炎疫情大規模蔓延后迅速崛起,之后又因為隱私安全問題一頭碰壁。谷歌則加速了自己的產品架構改革計劃,將原本分屬兩個不同事業群的「視頻通話」和「辦公協作」歸于一個體系之下,開始發揮「整合」的力量。Facebook 也推出了群組視頻功能,試圖從自己最擅長的社交領域加入混戰。
其中,在數字辦公領域布局最早、業務最全的微軟,迅速發動了一場業務「閃擊戰」。
阻擊 Zoom
今年 3 月,因為產品設計缺陷引發的一系列隱私問題,剛剛席卷全美的 Zoom 瞬間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惡意攻擊者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方法獲得用戶房間 ID,加入并錄制視頻通話內容。在學校,有學生甚至利用 Zoom 傳播色情和極端右翼內容。
4 月,紐約教育管理部門下發政令,要求轄區內教師停止使用 Zoom 進行線上授課。之后一個月里,Zoom 停止了「擴張」的腳步,宣布將集全公司之力,改進功能,力求解決之前的安全隱私問題。5 月 7 日,經過功能改進后,紐約教育局宣布「解禁 Zoom」。
這一個月的禁令,讓微軟獲得了絕佳的「進攻窗口」。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4 月 Zoom 被禁后,微軟火速調集了 50 名員工,組成了一個遠程協助團隊,全天候服務紐約學區的老師們,幫助他們從 Zoom 切換到微軟的線上溝通協作工具 Teams。
針對「網課」這一場景的需求,微軟還加快了產品迭代的進度。之前老師們使用 Zoom 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 Zoom 的視頻通話功能可以同時顯示更多人,以及有「舉手發言」的功能。了解到需求后,Teams 火速開發了這兩個功能,且在第一時間將這兩個功能獨家優先開放給紐約的教師群體。
僅一個月時間,微軟就在紐約學區獲得了超過 11 萬用戶。而網課還僅僅只是微軟 Teams 全面進攻的戰線之一。負責該產品的 Jeff Teper 表示,他們圍繞「視頻會議」這個疫情期間最重要的需求點,加速了產品的開發,新增了實時降噪、自定義背景等功能。
4 月,Teams 的日活用戶已經增長到 7500 萬,相比 3 月時翻倍。每天在 Teams 上進行的通話總時長超過 41 億分鐘。
面對這樣一份成績單,微軟 CEO 薩蒂亞·納德拉表示非常滿意,贊揚 Teams 對微軟的未來至關重要。在他的藍圖里,微軟將成為一個巨大的、橫跨多個硬件平臺的「操作系統」,視頻通話、辦公協作、云服務……都將會是這個操作系統的一部分。
在疫情蔓延的幾個月里,多家巨頭都加入到這場線上辦公的戰局中,而「視頻會議」又成了其中最重要的一片熱土。根據 App Annie 的數據,從去年 10 月至今,視頻通話應用的總下載量從每周 500 萬次增加到了 5000 萬次,翻了 10 倍。
面對迅速膨脹的需求,Zoom 日活用戶數從去年年底的 1000 萬猛增至 3 億,增長 30 倍。疫情期間面向所有用戶免費的 Google Meet 也在過去半年里增長 30 倍,日活已超一億。
B 端業務的全面戰爭
對微軟來說,產品和用戶活躍數據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將產品、用戶轉化為有價值的「業務」。
微軟最大的產品優勢并不在于某一個軟件或功能,而是整個 Office 365 辦公套件。這套服務囊括了 Word、Excel、PowerPoint 等有著悠久歷史的辦公軟件,以及 Teams、OneDrive 在內新一代的線上服務。年初,當 Jeff Teper 被納德拉任命為 Teams 產品負責人時,納德拉明確表示,希望他加強 Teams 和更多微軟辦公產品的集成。
所以微軟瞄準了企業、學校這些有更強付費能力的泛 B 端市場。
微軟之所以派出一個團隊全方位服務紐約學校,就是因為紐約學區早已是 Office 365 的客戶。3 月,微軟還和 NFL 橄欖球職業聯盟合作,幫助 NFL 用 Teams 遠程進行了 2020 年的新人選秀活動。
微軟明白,只有將盡可能多的功能快速整合進 Office,才能更好地留住那些企業客戶。當這樣一整套軟件在辦公室扎根后,企業將很難從微軟遷移到其他平臺。負責 Office 365 的微軟副總裁 Jared Spataro 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表示,「我們的用戶希望能夠在一個地方聊天、通話、遠程協作,而不必將 Slack、Zoom、Dropbox、Google 想辦法整合在一起。這種一個產品包含所有功能的體驗,是 Office 最大的價值。」
這樣的策略也的確在起作用。包括通用電氣、歐萊雅在內的多家大企業、學校,都成為了 Teams 的客戶。
2016 年,發布之初的 Teams 最早對標的產品是 Slack,后者曾是線上協作領域最著名的創業公司。它的核心功能是聊天通訊,但它能夠將很多第三方云服務整合到一起,包括 Dropbox、Google Drive 網盤,Trello 這樣的項目進度管理軟件,以及代碼托管平臺 Github 等。
2015 年,微軟曾向 Slack 發出收購邀約,但遭到拒絕。一年之后,微軟發布 Teams,借鑒了不少 Slack 的設計思路,也具備很多相同的功能,比如 Slack 最核心的「整合第三方服務」功能。這讓很多微軟老客戶能夠相對輕松地從 Slack 切換到 Teams。
在企業領域耕耘多年的微軟比 Slack 更懂企業的需求,它在 Teams 里整合了更多企業需要的安全功能。之前企業想要實現這些功能可能需要自己手動將它們接入到 Slack,但現在 Teams 卻自帶這些功能。
同時,微軟出動了自己強大的銷售團隊,向 Teams 的潛在客戶發起了激烈的銷售攻勢。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微軟的銷售代表在游說客戶時,甚至提出可以為用戶支付高達上百萬美元的平臺遷移成本。
2018 年,微軟收購 Github,繼續為自己的企業業務矩陣添磚加瓦。2019 年 7 月,Slack 上市后不久,Teams 宣布自家平臺的日活用戶已突破 1300 萬,高于當時 Slack 的 1000 萬。
Teams 完成了一次「彎道超車」。
棋逢對手,相互包抄
從 Slack 到 Zoom,Teams 的發展歷程像是一場「過關斬將」。
當微軟瞄準一個對手,它會靠快速的產品迭代,龐大的服務平臺,強勢的銷售體系,直入對手的業務腹地,在激烈競爭中獲得成功。這套策略受到了一些詬病,有輿論指責微軟模仿競品功能,通過平臺的體量優勢悶死對手,甚至認為這種做法有壟斷之嫌。
但這也是微軟最強大的內功。
從 90 年代起,微軟在科技領域保持著「長青」,長期處于企業市值排行榜的前列。它是歷史上第三家突破萬億市值的公司,在過去一年里和蘋果不斷交替擁有著「全球市值第一公司」的頭銜。去年 10 月,微軟戰勝亞馬遜、IBM 等多個對手,成功競標美國國防部的云計算改造項目,光這一筆訂單金額就高達 100 億美元。
它一手締造了史上銷售最成功的軟件,Windows。進入互聯網時代,它又開始深度耕耘企業和云服務市場,以強大的現金流和業務護城河為基準尋求發展。微軟的某個產品、某項業務可能失敗,但微軟這顆大樹卻始終屹立不倒。
對 Teams 來說,Zoom 是比 Slack 更難挑戰的對手。因為 Zoom 的發展速度更迅猛,現金流也更健康。根據 Zoom 剛剛發布的 2020 一季度財報,季度收入相比去年同期上漲了 169%。更重要的是,盡管疫情期間運營成本有所上升,Zoom 仍保持著 68.4% 的高毛利。而且 Zoom 正在贏得更多企業用戶的親睞,有 265400 個團隊、企業,在 Zoom 購買了「10 名以上員工」的付費服務,相比去年同期增長 354%。
Teams 與 Zoom 的競爭遠未結束。只不過這一次,當 Teams 試圖深入 Zoom 的腹地時,對手也在進入它的核心領域。
關鍵詞: 微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