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云AI計算機視覺產品中心總經理王磊在媒體溝通會上透露,截至目前,騰訊云AI公有云日處理圖片超30億張,日處理語音250萬小時,自然語言
騰訊云AI計算機視覺產品中心總經理王磊在媒體溝通會上透露,截至目前,騰訊云AI公有云日處理圖片超30億張,日處理語音250萬小時,自然語言處理超千億句,客戶數超過200萬,服務全球超過12億用戶,多項指標位居行業第一。騰訊云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人工智能服務提供商。
目前,人工智能正在與各行各業快速融合,在推動傳統行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同時,也不斷催生出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信息化技術將成為智能化經濟的核心驅動力。今年4月20日,國家發改委正式將人工智能明確為“新基建”重點建設領域之一。搭乘新基建的東風,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將迎來新一輪爆發。
在此背景下,騰訊云計劃從多個層面完成AI新基建的整體布局,并且首次正式公布AI新基建的全景布局,通過不斷整合內部優勢AI資源,不斷構筑全維度領先優勢,打造產業智能化新引擎。
詳細來說,騰訊云AI新基建的整體布局是“一云三平臺”架構,即基于騰訊云強大的彈性計算、無限存儲、加速網絡以及全域安全能力為騰訊云AI提供強大的底層算力資源。“三平臺”包括算法平臺、服務平臺以及開放平臺。其中,算法平臺通過不斷完善算法核心框架、深度學習工具、AI中臺能力,打造數據到算法模型的全流程閉環,真正的將AI能力應用到實際的業務場景中;AI服務平臺通過將騰訊內部多年積累的語音、圖像、視頻、NLP等AI技術能力以云服務的形式提供給行業用戶,降低AI的應用門檻;同時,全面升級騰訊AI開放平臺,連接騰訊AI能力與產業,推動AI技術和應用的不斷進步。此外,騰訊云還將聯合超過1萬家生態合作伙伴,打造一個從技術研發到產業落地相互協同、優勢互補的新型AI生態體,推動各行各業的整體化智能化升級。
實際上,基于騰訊20多年在AI領域的技術積累,騰訊目前在AI和技術和產品領域積累了強大的能力,例如,在技術層面,目前在全球擁有超過6500項AI專利,有超過800篇論文被國際頂級AI會議收錄。
“在產品層面,騰訊云擁有全球最為完整的人工智能產品矩陣,其中,視覺服務包括騰訊云神圖、慧眼、圖像分析、智能識圖以及OCR;智能語音產品包括騰訊云語音識別、語音合成、機器翻譯等;自然語言處理產品包括情感分析、智能分詞、文本糾錯等16種能力。”騰訊云AI語音語義與應用平臺產品中心總經理周超博士在介紹產品矩陣時表示。
在豐富的產品矩陣之外,騰訊云也為開發人員、算法工程師、合作伙伴提供了多層次的平臺,致力于降低打造AI應用的門檻,加速AI應用創新,提升AI開發體驗,共享AI技術紅利。
由騰訊云AI和騰訊優圖協同打造的全棧式人工智能服務平臺TI Matrix,加速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及促進 AI 行業生態共建。平臺統一對接 AI 應用開發需要的算法、設備、數據能力,同時支持靈活組裝以滿足不同應用場景的需求,并且支持可視化的服務編排能力,進一步降低 AI 應用開發成本。目前在智慧城市、智慧園區、智慧交通、智能核保等了領域,協同行業合作伙伴,均有規模化的項目落地。
騰訊云為 AI算法工程師打造的一站式機器學習智能鈦產品,包含有機器學習 平臺TI-ONE和彈性模型服務平臺TI-EMS。TI-ONE支持算法工程師進行拖拽式可視化和Notebook交互式開發,內置多種主流框架和豐富的算法組件,并提供從數據預處理、特征工程、模型構建、訓練與評估、模型管理和部署的全流程開發支持。TI-EMS實現模型一鍵部署,自動調整彈性計算資源;同時,具備多模型支持、版本管理、模型監控和灰度升級等功能,其內置CPU/GPU 推理加速鏡像提供了高性能、高性價比的推理服務。
據騰訊云AI基礎產品中心總經理徐曉敏介紹,騰訊云正將自身豐富的人工智能資源轉化為全面的服務能力,廣泛應用于智能制造、政務民生、醫療、教育、金融、企業、文旅等領域。
在智能制造方面,騰訊云攜手格創東智,為華星光電打造了國內液晶面板行業首個AI自動缺陷分類系統,通過AI技術進行缺陷識別,大大提高了缺陷檢測效率。對比傳統的人力判片方式,AI識別速度提升5-10倍,縮減人力50%,檢測站點生產周期縮短60%。
在政務民生方面,為了讓群眾減少辦事成本,提高整體滿意度,深圳公安接入騰訊云慧眼實現線上身份認證,使廣大群眾通過手機就可以在線上進行身份核驗,輕松辦理入戶、駕駛證換領、港澳證續簽等業務。實現群眾足不出戶,就可以網上一站式、全流程、智能化辦理相關業務。目前,深微平臺用戶數已經突破1000萬,企業注冊數高達2.27萬家,實現網上辦理量年均1600萬次,節省市民辦事成本約10億元。
另外,在城市治理方面,基于云智天樞打造的智慧坪山城市智能感知中臺,幫助交通、水務、住建等多個領域具備城市運營數據結構化能力,提升城市運行的效率。
關鍵詞: 騰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