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趕時間,一位女士沒有選擇打車,而是上到樓頂停機坪,乘坐共享飛機飛走了……這是網約車公司優步(Uber)于2018年在東京Uber Elevate大會上展
因為趕時間,一位女士沒有選擇打車,而是上到樓頂停機坪,乘坐“共享飛機”飛走了……
這是網約車公司優步(Uber)于2018年在東京Uber Elevate大會上展示的一段關于“網約機”的概念視頻。
如今,視頻中的場景正一步步成為現實。
據CNN報道,當地時間7月9日,Uber在紐約正式上線Uber Copter(優步直升機)試點服務,白金和鉆石用戶可以預約從曼哈頓下城到肯尼迪國際機場的直升機,全程僅需8分鐘(在交通不擁堵的情況下乘車需半小時以上),單程票價約為200美元。
目前的Uber Copter來自一家直升飛機租賃公司,Uber僅作為平臺,并不直接運營飛機。有分析認為,Uber一方面試圖打消消費者對安全性的疑慮,另一方面也將在可能出現事故時劃定責任邊界。
在城市里打“飛的”
Uber正在試點的“網約機”由新澤西州的直升飛機租賃公司HeliFlite提供,一架Uber Copter可以容納4至5人,垂直起降,針對短途運輸,強調舒適性,每位乘客可攜帶一個登機箱和一個手提包,而且無需給飛行員小費。前往機場的旅客可以在當天或最多提前5天預定。
Uber Elevate負責人埃里克·艾利森(Eric Allison)表示,Uber Copter紐約試點項目將有助于收集數據,為未來幾年廣泛推出的Uber Air(優步航空)打下基礎。
據英國《每日郵報》介紹,Uber Air是一個由小型電動飛機組成的交通網絡,飛機可以在人口密集地區搭載四人飛行。
在今年6月的第三屆Uber Elevate論壇上,Uber發布了首架Uber Air的1:1座艙模型,Uber Air飛行速度為每小時為240至320公里,一次充電可行駛96公里,在8分鐘內實現快速充電。Uber Air和其他類似的技術被稱為“eVTOL”,是電動垂直起飛和降落的縮寫。
這意味著,一架飛機將降落在“屋頂”上(Uber將其稱之為“Skyport”),并在乘客下機和新乘客登機時給電池充電。
對于每架飛機的成本,Uber公司表示,每位乘客將支付每英里6美元的費用,而隨著大規模生產飛機和乘客選擇“拼機”出行,成本可能會降至每英里2美元。
Uber在其白皮書中稱,該項目將耗資1.21億美元基礎設施改造成本,在3個城市推出83個Skyport。
項目落地后將首先在美國達拉斯、洛杉磯以及澳大利亞墨爾本進行試運營,預計2020年進行首次升空測試,2023年進行商業化上線。
Eric Allison表示,Uber Air有能力緩解道路擁堵情況,這對于全世界的城市來說都是重點問題。“Uber技術正在改變城市人口的移動方式”。
新業務,新轉機
今年5月10日,Uber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開盤價為42美元,而當天的收盤價下跌至41.57美元,且市值不足700億美元,這與此前預計的1200億美元估值相去甚遠。
緊接著,5月31日,Uber發布了上市后的第一份財報。財報顯示,截至今年3月31日,Uber第一季度總營收為30.99億美元,同比增長20%,但凈虧損超十億美元。
造成虧損的原因,主要還是與Uber補貼燒錢的模式有關。數據顯示,一季度Uber對司機的激勵再度加碼,補貼金額達到了3.38億美元,相較于去年同期翻了一倍。
Uber首席技術官Thuan Pham表示,這個行業非常具有競爭力。而且,美國的網約車市場已經成熟,競爭對手Lyft也已上市。
Uber第一季度財報
因此,不斷探索新的商業模式以扭轉虧損是Uber當下亟需解決的主要問題。
目前,Uber的業務主要分為網約車、外賣、貨運三個部分。其中,最大的是網約車業務,第一季度財報顯示,Uber網約車業務營收為23.7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
其次是外賣和貨運業務,目前增速最快的是外賣業務,即Uber Eats。Uber Eats業務第一季度營收為5.36億美元,訂單總額達到了30.71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外賣業務營收相比去年同期2.83億美元相比,增長約89%。
有分析指出,外賣業務階段性地內成為Uber財報的新亮點似乎說明了Uber拓展新業務的必要性,也給Uber帶來推廣新業務的信心,如電動滑板車、自行車服務以及上述直升機服務。
競爭、安全和監管
根據德勤發布的《移動出行之未來飛行汽車》報告,2040年,僅美國的“空中出租車”市場規模就可達到170億美元。
Uber不是第一家提供直升機服務的公司。早在今年1月份,波音公司就宣布成功完成了自動空中出租飛行器原型的首次測試。
無獨有偶,歐洲航空巨頭空中客車也在與奧迪合作設計飛行汽車。這家航空公司正在開發自主單座飛機Vahana和四座飛機CityAirbus
初創企業以德國的兩家公司風頭最盛:Lilium和Volocopter,前者在去年9月獲得了由騰訊領投的B輪融資9000萬美元,后者則是在去年8月獲得了由奔馳母公司、歐洲汽車巨頭戴勒姆領投的3000萬美元融資。
此外,號稱“直升機界Uber”的Blade始創于2014年,為紐約市乘客提供往返曼哈頓東西兩側的飛行服務。
盡管多家公司瞄準了共享飛行這塊大蛋糕,但安全問題和監管壓力也無處不在。
今年5月,哈德遜河墜機事故為“空中出租車”敲響警鐘。墜毀的飛機隸屬于Blade的合作伙伴Zip Aviation。根據Blade發言人的說法,當時飛機正在執行加油任務,機上沒有乘客。
美國國會議員Carolyn Maloney認為,美國空管部門應禁止“非必要”的位于曼哈頓上空的直升機飛行。目前,直升機的大部分用途仍是軍隊、消防隊、警隊或醫護等專業機構。
有分析指出,“空中出租車”的出行方式或許會緩解交通擁塞和改善城市運輸,刺激消費者的興趣。但是,如何規劃每架飛機航線,確保電動飛機的續航能力,并指定相應的監管措施等問題仍值得我們思考。
(記者 李曦子)